她二妹自幼跟在父亲身边,还读了大学,那样的人才是他的灵魂伴侣。
至于是不是外室所出,他根本不在乎。
“沛菡,这件事儿是你祖父的意思。”
林张氏知道或许是丈夫的原因,女儿对徐家这样的新派人家一直很抵触,其实她又何尝不是呢,她跟木头似的活了一辈子,现在还要把女儿送进去,但是,这都是命。
不过看看女儿如娇花一般的容貌,林张氏心里又有些庆幸,沛菡长得实在是太好了。
闲静时如姣花照水,行动处似弱柳扶风。
就算是现在黯然伤神的样子也让人忍不住想把心掏给她。
她这当母亲的都会时不时看着女儿出神,更不要提男人了。
林老太爷睿智了一辈子,临终前极力把这门亲事定下大概也正是这个原因。
听见母亲这么说,林沛菡知道已经毫无可能更改可能了。
她的母亲这一生只信奉十二个字“在家从父,出嫁从夫,夫死从子。”
这是她的信仰,就算是宁愿和女儿一起去死,也改变不了,她怎么会如此天真的以为仅仅是她的重生就能改变一个人的信仰呢。
罢了,就算是没有了徐谨之,还有王谨之、赵谨之。
起码徐谨之人虽然荒唐了点儿,但是还有一颗赤子之心,只要她趁着才开始的那点儿子热乎劲儿赶紧怀一个孩子,应该就不会有前世的悲剧了。
林老太爷虽然有私心,还是疼她这个唯一养在身边的孙女的,徐家的大家长端正严肃,谁能想到出了徐谨之这样一个异类呢,上辈子如若不是徐谨之的那个所谓珍真爱怀了孩子,生下来还是个男胎,他们根本不会同意徐谨之跟她离婚。
见女儿还略显稚嫩的脸上挂着苍凉,一双大眼里似乎连最后的神采都没了,林张氏便拉着她的手道“沛菡,徐家是个好人家,你祖父总是为你好的。
只要你嫁进去孝顺懂事儿,早早生个孩子,便受不了委屈。”
林张氏没说还有林嘉和,即使在她这样以夫为天的人眼里,林嘉和也不是他们母女的依靠。
他们能依靠的只有自己,不,还有才八岁的林浩初。
是啊,总是能过好的。
母亲这一辈子不也是这么过来的嘛。
林家是保定的大户,到了林父这一辈儿,林老太爷更是把儿子送进了新式学堂读书,希望林家能更进一步。
谁知道这么一读就读坏了,林父成了地地道道的文人,定居在了北平,家里的大小事儿是从来不管的。
而林张氏则留在了老家照顾公婆,管理家里的一大摊事务。
林嘉和只有年节才会回来。
因为聚少离多的原因,夫妻两个也就只有林沛菡这一个女儿,倒是林嘉和在外面和姨太太小妾待得不亦乐乎,还生了一子一女。
那女人在外面也是当家作主俨然一副正房太太的架势,谁还把林张氏记在眼里呢。
直到九年前林张氏再次怀了身孕,生下一子,她的日子才算是有了希望。
林嘉和是个文人,但是林老太爷却不是,前几年托着病体手把手的教导孙子,临死之前更是立下了遗嘱,以后林家的一切都是林沛菡弟弟林浩初的,林嘉和那两个外室子不得回林家祖宅,不得入林家族谱。
不过林嘉和是文人做派,讲究破旧俗,入不入族谱他一点儿也不在意,因此倒是趁了林老爷子的心愿。
就是不知道外面那个所谓的太太是怎么想的了。
林张氏又安慰了女儿一阵子便交代她回去尽快收拾行李,北平恐怕很快就要来人了。
想到最终是又到了这一步,林沛菡在往回走的路上头一阵发晕,幸好身边的兰儿眼疾手快的扶住了她“姑娘,你没事吧?”
兰儿问的有些小心翼翼,她是从小就跟在林沛菡身边的,自然知道她有多么不想去北平,但是老太爷决定了的事情,就算是老爷都不敢反驳,更何况是姑娘。
见兰儿眼里难掩担忧,林沛菡勉强扯出一丝笑容说道:“没什么,照母亲的意思北平来人估计也就是这几天了,咱们尽快收拾一下东西吧。”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