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多小?大概是从城南到城北整个贯穿,打车只需要十几分钟。
她家住在城南一个小区,是母亲用自己小半生的积蓄首付的。
为了还上每个月的房贷,母亲在县城里经营着一家鲜花店。
有关于父亲的记忆少之又少,在她的记忆里,只有爷爷奶奶和妈妈。
如今,爷爷奶奶年纪大了,只有母亲独自抚养她和妹妹。
一家三口,日子温馨又甜蜜,过得算是很不错。
十五岁那年的夏天,阳光、汽水、西瓜、冰棍儿……
除了一场初升高的考试,和高中录取通知书,丁一的生活貌似再无不同。
中考结束之后,她以不怎么样的成绩考上一所算不上好的公立高中——县三中。
三中在县城里是出了名的,文化成绩可谓是一塌糊涂,打架闹事儿称第一没有学校再称第二。
学生之间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:一中是考场,二中是情场,三中是战场。
尽管她并不想在这么危险的环境中度过自己的高中生涯,却不得不接受现实。
三百多分的成绩,都不好意思拿出来找关系转校,能上高中就已经是祖坟冒青烟了。
秋风翻山越岭而来,随着蝉鸣声寥寥,炎炎夏日迎来尾声,开学日期也悄然临近。
开学典礼是八月二十五,昨夜里下过雨,天空阴沉沉的。
去学校的路上也湿漉漉的,到处都是泥泞的小水洼。
家在城南,学校在城东,徒步走小路需要十几分钟,打车得走大道绕半个城,也得需要十几分钟。
说近不近,说远也不算太远。
校园里大片大片的绿植被雨水洗刷得焕然一新,空气里带着泥土的清新。
五栋教学楼从旧到新由里到外的排列着,洁白的瓷砖,被风卷出窗户的窗帘,一切都那么陌生又新鲜。
操场上人头攒动,丁一站在其中,被人海淹没,不知何去何从。
摸出手机看了一眼,7:55。
这不是她第一次来这个学校,作为县城里为数不多的高中,本地人多少都有些了解。
老师说过今天来报道,却没说明去哪栋楼报道。
放眼一看,主席台上正有几个中年男子在忙活,没猜错的话,应该是一些老师主任之类的。
“喂、喂,请各位同学先排好队,不分班级,我们先举行开学典礼再分班。”
收进话筒的声音响彻操场,人流开始慢慢往主席台靠。
许多人从身边擦肩而过,她小心翼翼地站在最后面并不打算换位置,生怕飞来横脚玷污了自己的小白鞋。
前面的位置越来越紧凑,大概有了定型。
余光里影影绰绰还在往前移动的人流中,有一个人跟她一样,屹立不动。
丁一稍稍转头,看向五步之外的那人,正好和他四目相对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