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起步提膝剑并走,丁虚极剑可开山,左式右实横截剑,遍地莲花金銮殿,可取先天道剑来······。”
这篇《莲花生銮剑集》乃是剑道高手,同为化神境散仙修士李牧卿早年之作,在四川散修中颇有名气。
李牧卿曾经剑走天下,一身剑术更是出入化境,剑招生生不息,剑势写意风流。
更有闻言散修之中,用剑者,唯有化神李牧卿也。
只可惜,五百前,大乘境登仙而去,仅仅为后世留下这么一篇《莲花生銮剑集》。
此剑集,乃是李牧卿化神境时所创。
从筑基直到化神,皆是心血之作,只可惜未能留下大乘剑法,就已然登仙。
夜幕已然过半,天边稀稀晨光已经打破了夜的禁忌,地上的晨雾开始弥漫开来。
少年手捧《莲花生銮剑集》,一脸忧愁:“今日练剑,本应剑绞昆仑,却不知为何体内丹田气血不盛。
反被压制,无法汹涌澎湃,剑锋剑势锐减。”
少年一脸踌躇,眉头紧锁。
不知为何脾气上来,将悬挂在枕边的一把剑提起,猛然摔在地上。
“我要你何用?一定是你这锈迹斑斑的破剑,总是害我输给黄伯伯。
若你是把宝剑,今日我定能取胜。”
找不出由来的少年,将气全部撒在这把从出生就跟随自己的破剑身上。
这把剑,通体剑长三尺有余,剑身呈青黄锈色,显然因为风化腐朽等原因导致剑本身看起来残破不堪。
在剑刃裂缝上还残留着昨日少年练剑劈砍树木的残渣。
吱呀一声,门被推开,一位年迈老伯,身浊布衣,拂须踏步而进:“小草,你这是作何?何故将随身配剑置于地上,给老夫捡起来。
罚抄曲华《琴曲剑目》三百遍!”
面带怒意呵斥道。
“黄伯伯,我······不是,您听我解释。”
少年有心辩解,但有错在先。
无奈之下只好捡起地上的配剑!
“还想狡辩,支支吾吾,口齿不清。
配剑乃是剑修根本,视如己出。
就因为昨日与老夫比剑,输了那么一招半式,就将气撒在剑上,如此气量,将来如何成就大事,修真一途,应当胸怀天地,方能有道所得。
剑修更是······”
话未说玩,少年却急忙打断:“小草知错,忘黄伯伯原谅,往后,小草绝对视剑如己出,勤加修行,勤修练剑。”
“恩,很好。
那先这样,天亮之前,将湖边清水打来,清晨雾散之后开灶生火。
罚抄曲华《琴曲剑目》之事放在今天练剑之后。”
说罢,黄老伯离开少年的草屋,独自走向湖边,在晨雾未散之际,消失在少年眼中。
剑走太虚,气贯长虹,神凝,丹沉,始与剑,止于心。
《莲花生銮剑集》筑基篇。
讲究的是剑式开府,以剑气养真气,将全身经脉锤炼,以剑气牵引真气入体,达到剑体真气融会贯通,以此开辟筑基之道。
晏小草每日必备的修行功课就是将剑气引入体内,已达到无意牵引,自然入体的效果。
然这一切若能水到渠成,便是丹田汇聚真气圆满,筑基可能之日。
那么他便不用每日开灶生火,便可如黄伯伯那般辟谷了。
草屋盘的湖心之上,有一处黄伯伯为晏小草开辟的练功池。
池悬湖中央,池中水柱从湖底冲天而上,又如瀑布般,于百丈之上倾泄而下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